2021“一带一路”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会场。 中国科技馆 供图
一带一路白条提取现金最佳方法(内部推荐赶快收藏)

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作为2021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六大专题
论坛之一,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主办的2021“一带一路”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(BRISMIS2021)12月1日在北京开幕,并推出为期一个月的云上展览。

本次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,来自20个国家的113家科普场馆或机构组织的261名代表参会,围绕“迈向韧性与包容的复苏:共建科普场馆的美好未来”主题,设置两个主旨报告和5个专题论坛,首次推出中外优秀科普资源推介和分享环节,共同探讨在当前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,“一带一路”科普场馆如何发挥自身独特优势,通过彼此之间资源共享与合作互鉴,共同实现更高质量的复苏。

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程东红,中国科协党组成员、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,国际博物馆协会(ICOM)副主席、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、国际博协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安来顺,国际博协科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席、摩洛哥电信博物馆馆长艾奇·切尔基·达马利(Ech-Cherki Dahmali),泰国国家科技馆馆长拉温·拉维翁斯(Rawin Raviwongse)等出席开幕式,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、中国科技馆副馆长欧建成主持开幕式。

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程东红致辞。 中国科技馆 供图

程东红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辞表示,本次会议围绕在疫情大流行下如何建立应对和复原能力,邀请科普场馆共同面对和深入研讨,新冠疫情加剧了科普服务可及性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均衡状态,她呼吁科普场馆同仁们为消除数字鸿沟、促进所有人平等地享受科学文化公共服务而努力。

安来顺教授做题为《新冠疫情(COVID-19)影响背景下博物馆的数字化服务——ICOM的三次全球性调查与分析》的主旨报告,围绕数字化服务水平对博物馆克服疫情影响的重要性,提出两年来博物馆数字技术应用呈现阶段性的特征,从参与公众精神慰藉行动,到成熟度和可持续性的关注,再到“新常态”的各种探索,深刻阐述了博物馆业界在数字技术方面更趋理性和务实的创新实践。

拉温·拉维翁斯博士做题为《科学合作是人类繁荣的引擎》的主旨报告指出,环境和技术的快速变化扰动了当今的生活方式,为使青年人能够适应这些挑战,需要来自各界的高度社会行动和社区参与,合作建立一个联盟网络,藉以倡导和推动对青年人和社区形成积极影响。

为促进科普资源建设互学互鉴、交流合作,结合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,2021“一带一路”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推出云上展览,本次“云展览”面向“一带一路”场馆汇集、遴选和展示优质科普资源,得到参与各馆广泛和积极响应,共征集到来自10个国家,31所场馆的94件作品,会议现场特别设置展品推介和分享环节,从征集的资源中挑选出10件不同国家、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介绍,云展览将于2021年12月1日-31日期间通过网络持续展示和分享。

据了解,2021“一带一路”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由中国科技馆承办,国际博协科技馆专业委员会支持,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、北京自然博物馆、北京天文馆、上海